Wednesday, June 22, 2016

书写新春庙会记忆

书写新春庙会记忆 

文:黄汉伟
我曾经在2009年至2013年一连五届代表槟州政府出任新春庙会大会主席,这是一个美妙的经历。我重翻了珍藏纪录的五个共厚达一尺的档案及新闻剪报,所有的新春记忆皆回味无穷。当时报纸打的标题:“庙会欢腾停不了”,“10万人次闹庙会”,“庙会牌楼溢神采”,“中华文化魁力无限”, “10万人冒雨逛庙会”。
最近一年,新春庙会的负面新闻占倨了新闻版位。其实,庙会是槟城人的骄傲,负面新闻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处理掉。
我任大会主席的那五年,得到精力充沛的青联委筹委会同仁的充分支持,也得到联办单位经验丰富的宗联委的全面支援,所以那是个愉快及欢喜的五年。我总共与五位充满活力的筹委会主席及他们的团队共事合力促成这年度的盛会。

不过,那五年的庙会也绝不是大家以为的一帆风顺。
有一年,首长办公室收到了一封投诉庙会的信。那年是2011年3月。我看了那封信,整个人跳起来。那是一封20页的信,信上有满满数百人及商店的盖章及个人签名,投诉庙会封路阻碍当地居民出入,投诉音乐声及锣鼓声过大,投诉人潮如流水般干扰居民。
我联络了投诉者代表,带领了庆委会代表出席位于皇后街 (Queen Street) Liga Muslim 穆斯林联盟会会所的会议。那一天是2011年4月20日下午6时。会议庁里坐满了代表清真寺,穆斯林商圈,穆斯林社区居民的当地居民。我一一聆听了他们的反映,他们要求庙会改去旧关仔角大草玚举行。
我告诉居民们庙会的历史及重要的文化传承。我说庙会须在家庙及社区街道上举行,而且只是1天的庙会。我说庙会不是日本盆舞节。我说相对的大宝森节,那是3天3夜的热閙节庆,整百年都在同一条街道上举行。我们怎么可能叫大宝森节改去一个大操场举行呢?

我承诺将会确保在祈祷时段的前后15分钟,在椰脚街甲必丹吉宁清真寺附近,调整节目,那段时间没有锣鼓声及降低音乐声浪。我亦承诺筹委会的音响设备不要对著民宅做高分贝的轰炸。
这一场会面,我没有惊动媒体,也没有惊动我的议员同僚,照片一张都没拍。
那五年,每一年我都率领筹委会拜访甲必丹吉宁清真寺,礼貌的与清真寺理事会交流。我们也每一年拜访当地各族居民,礼貌的告知庙会时间及封路时段。偶尔我的办公室还会收到零星投诉,商家包括华裔投诉封路影响了他们的生意。

新春庙会的精彩及生命力是在乔治市古迹区家庙里及街道上,改去大草场办就失去了万人空巷的壮观。那五年主舞台在打铜仔街/本头公巷,嘉宾们在牛干冬余仁生路口集合,披上书法家写的红彩,花15分钟徒步100米,挤过热情的人潮,高桩舞狮迎宾,走过甲必丹吉宁清真寺,锣鼓响彻云空。嘉宾们登上主舞台,目睹万人空巷的奇景。黄昏后,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场浓厚文化盛宴就在家庙里,街道上,舞台上开展至午夜。

筹备庙会需要高度的协调能力,心里也需对文化传统的坚持。微妙之处皆在细节里,文化传承就在细节里。

Saturday, June 11, 2016

捍卫世俗国体制

捍卫世俗国体制
文:黄汉伟


最新一期马来西亚出版的天主教《先锋报》(Herald)的头版新闻,是天主教教宗方济于5月23日在梵蒂冈会见来自开罗Al-Azhar清真寺的伊斯兰逊尼派长老赛阿末穆哈末(Sheik Ahmed Muhammad Al-Tayyib)及双方相拥的歷史性照片。两人会谈並一致认同谴责暴力及恐怖主义,以及为促进世界和平而努力。
《先锋报》是一份四语的週报。一份报纸里包括了英文,马来文,中文及泰米尔文。有华文报称Herald为先驱报,那是错误的。其正名为《先锋报》。热心的朋友每星期教会礼拜后拿一分给我参阅。
《先锋报》这一期的社论提到政教分离及世俗主义(secularism)。社论提到如果社会边缘化宗教地位,把宗教当做可有可无,那不是《先锋报》所认同的政教分离。但是如果所谓的世俗主义,是指国家针对宗教採取中立立场,允许各宗教发展及维护各宗教权力以及宗教里的异议,那是《先锋报》可以认同的。
我认为这是一个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里务实的態度。

宗教课题不能只由宗教师垄断。我多次在檳州州议会辩论里提宗教课题。
在中东的宗教秩序里,同属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及什叶派也为了彼此的差异而点燃战火。根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大作《世界秩序》,倘若无法通过共识或武力建立秩序,就只能付出灾难性的非人道代价,让秩序在混乱中產生了。这恰恰就是发生在失序的中东。如果中东各教派採取务实態度,各教派就可和平共存,亦可避过人祸。但事与愿违。
我曾引述总稽查司报告並批评伊斯兰理事会忽视选区內伊斯兰保留地上被遗弃建筑物。我也曾在议会上重申捍卫佛教徒,基督徒,兴都徒,锡克徒,道教徒的权益。伊斯兰理事会及伊斯兰法庭只能对其本身教徒有约束力,而对非教徒却无约束力。
我们必须严正的反对由巫统党籍的首相署部长阿莎丽娜,在5月26日下午2时30分在国会下议院援引议会常规,护航让伊党主席兼马江区国会议员拿哈迪阿旺提呈有关伊刑法的私人法案,並越过政府提呈3项法案及动议。这项议会「突袭」违反了联邦宪法,以及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的基本精神。我们必须捍卫联邦宪法及世俗国的体制。

Thursday, June 09, 2016

一叶知秋:哀一个报人之辞职

一叶知秋:哀一个报人之辞职
文:黄汉伟

我尊敬有骨气的新闻人及写作人,他们顶着千斤重的压力为社会书写报导光明面,也揭露黑暗面。

二十年前,我还在念大学时,曾在大学假期里特别拜访了这一圈子的人。长长的名单:Said Zahari, 李万千,张永庆,林吉祥,骆静山等人。他们有的曾是报人,出版人,专栏作家。我在他们身上感染了正气,以笔来传播思想来抗拒恶势力。大丈夫应当如此。

这个价值观混淆的年代,不容易寻找学习典范。新闻人及写作人千斤重的压力来自上头圧力,煽动法压力,诽谤法压力,通讯与多媒体法压力。大大小小的压力足可压扁骆驼背。我写专栏的头号粉丝是政治部及敌对党,他们看完我写的每个字,以确定我没犯法,也试着在我的文章里从鸡蛋找出骨头。

所以在这个高压的年代,当我读了英文报纸《新海峡时报》(New Straits Times)的前集团总编辑、资深报人Mustapha Kamil的脸书的公开信,不禁动容,肃然起敬。

莫斯达化辞去其服务25年的新闻岗位。起初他保持沉默,但他于5月31日在其面子书发布了辞职原因。在这封闭的国有媒体圈子,这种公开信绝对是罕见的。莫斯达化写道,新闻人首先要对真相负责。

他说一家在曼哈顿的美国报章揭秘了一个发生在马来西亚的课题,这个课题发生在他的周围 (Right Under His Nose)。 这个揭秘调查报导也获提名及入围今年普立兹新闻奖  (Pulitzer Award) 。普立兹新闻奖尤如诺贝尔奖般闻名全球,是全球新闻人毕生追求的高标准及学习典范。

公开信发表的几天后,他接受了这家位于曼哈顿报章的访问。这家就是《华尔街时报》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10名在7国的记者在2015年7月至12月期间联合一连串有关一马发展公司丑闻的调查报导入围今年普立兹新闻奖 。

莫斯达化称,马来西亚政府对约束媒体有关一马报导是他4月份离开《新海峡时报》的原因。这种公开表明立场的做法非常罕见。

我最近常看《华尔街日报》 英文及中文网络版。一马发展公司一案已成了国际新闻,被形容为马来西亚的水门案。至少有七个国家的调查人员目前正在调查1MDB。

除了几个网络媒体有报导莫斯达化的新闻,其他各语文纸媒没有报导莫斯达化公开信的新闻。

媒体对于一个报人因保节而辞职相对超冷感。

今年5月中旬,我在槟州议会参与辩论时提到5月4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 (Word Press Freedom Day)并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庆祝。原因是马来西亚在全球新闻自由榜排名超低,排名146名。 我说这一季我们失去了《大马局内人》(Malaysia Insider) 这个新闻媒体。《大马局内人》在全国有50多位员工,在槟城有2位记者。由于多媒体部祭出法令,封锁《大马局内人》网站,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而宣布关闭。

我必须在此纪录《大马局内人》记者过去忠实的报导州议会的辩论。有次我晚上9时结束辩论,回到家里晚上11时,《大马局内人》已在短短两小时在其网站抢先刊登了我的议会辩论。

我在议会辩论时也说The  Edge 财经版之前也被吊销出版准证几个月,后来通过法庭抗辩才能继续出版。

如果社会及媒体冷对莫斯达化公开信,也对《大马局内人》及The Edge事件没有感觉,那才是最大的悲哀。